【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每天都上廁所是代謝良好、排泄順暢的表現!不過,若是單純抱著這個想法,可能不小心「便秘」都不知道。日本專家表示,其實便秘的種類很多,不是只有好幾天沒上大號才叫便秘,來看看便祕有哪些種類,並要如何改善吧。
目錄
便祕好多種!慢性便秘需檢視日常生活或治療才能改善
便祕大致上可分為「急性便祕」與「慢性便秘」。急性便祕主要是因環境變化(如旅行等)而引起的一時現象,只要回到原本的環境即可改善。不過,除了急性便祕以外,受慢性便秘影響的民眾應該不少。
根據日本2017年公布的「慢性便秘診療指導方針」,便祕定義為「無法舒適地排出足量本應排出的糞便的狀態」。照此定義,即使民眾每天都會去廁所上大號,但若糞便量少,且有殘便感,也是便秘的一種型態。
排便困難型
而慢性便秘則需要重新檢視日常生活或進行治療才能改善。橫濱市立大學肝膽消化病學主任教授中島淳表示,因為糞便硬,不使勁用力就上不出來,需要花時間,這樣的「排便困難型」約占慢性便秘的7成,並且常會產生上不乾淨的殘便感。
排便次數減少型
另一種便祕型態是「排便次數減少型」。因大腸活動遲鈍,糞便到達直腸需要花時間,而減少排便次數。停滯時間變長的話糞便也會變硬。
機能性便秘
機能性便秘為大腸活動異常所引起,有這個症狀的民眾為女性及高齡者居多。中島淳表示,女性因為受到女性荷爾蒙影響而容易便秘。此外,瘦身也是導致便秘的要因。
日本中醫師杏仁美友表示,生理期前便秘與女性荷爾蒙平衡變化有巨大的關係。當孕酮分泌量增加使受精卵容易著床時,也會導致腸道活動變得遲鈍。此外,這段時間因為交感神經主導的狀態使得身體緊張,也是容易引起便秘的原因之一。
腸躁症便秘
腸躁症便祕主要因壓力過於嚴酷所引起。鳥居內科診所院長鳥居明表示,受到壓力的話會使腸道活動惡化,此外因為腸道的知覺過於敏感,也會伴隨著強烈的腹部疼痛。除了便祕外,與拉肚子合併反覆發作的混合型為多。即使肚子痛,但也上不出來,受此痛苦的人不少。
遠離慢性便秘的困擾,下一頁看看哪些方式能助你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