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經謙報導】糖尿病是眾所周知的嚴重疾患,在2020台灣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五,極有可能對眼睛、心血管、腎臟等身體各部位造成嚴重傷害。不過,即便健康檢查血糖沒有異常也要小心,「隱性高血糖」不僅同樣會對心血管造成傷害,也是潛在糖尿病患者的徵兆。
健康檢查難以得知的隱性高血糖(飯後高血糖)
【會員專刊】從經絡穴道養氣血,痠痛疾病不上身!立即登入,免費收藏《對症穴位自療法》>>>
人體的體溫、血壓及血糖本來就會隨著時間的不同、晝夜變化及用餐與否產生變化,然而,若是血糖在用完餐後變化劇烈就要小心了,或許已經有「隱性高血糖」的問題。
所謂隱性高血糖,是指進食後,一時血糖急遽上升,接著再急遽下降恢復正常標準的狀態,若繪製成圖表,將會形成一個「血糖值高峰」;和其相比,健康民眾的血糖值變化若繪成圖表,則應是整體低且和緩的山形。
東京高輪醫院榮譽營養管理室長足立香代子在《吃得少不如吃得巧》一書中曾指出,在40歲以上的日本人之中,每5個人即有1人會產生飯後高血糖的問題。
池谷醫院院長池谷敏郎撰文指出,隱性高血糖的危險之處在於,健康檢查測量血糖時幾乎無法發現。這是因為健康檢查通常會請民眾空腹受檢,測量的是空腹血糖,此時,血糖高峰早已消失,回復正常。
此外,即便進一步測量糖化血色素(HbA1c),由於檢測的是過去數月的血糖值平均,因此單看該數值也無法得知飯後血糖值的變化。
(編輯推薦:別被空腹血糖值正常騙了!醫:有這跡象也是糖尿病預備軍)
隱性高血糖不僅是潛在糖尿病患者!心肌梗塞、腦中風風險也提升
隱性高血糖就相當於是潛在的糖尿病患者,若放著不管,就有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此外,足立香代子也於書中指出,若在未察覺的狀況下沒好好處理,便會提高動脈硬化的危險性,甚至出現失明、腎衰竭、壞疽等三大併發症,或是血管系統疾病(如心肌梗塞、腦中風)。
池谷敏郎為文解釋,這是因為當身體反覆出現血糖值高峰,在細胞中會大量產生活性氧類。活性氧類不只是老化的元凶,若血管內側大量產生活性氧類,將會傷到血管內壁,使得血管逐漸失去彈性,漸漸形成動脈硬化。
當民眾開始出現一直覺得口渴、去廁所的次數增加,即使有進食還是變瘦等狀況,覺得「好奇怪」的時候,血管其實就已經持續老化,後續引起腎臟疾病、神經障礙、腦梗塞及其他各類血管疾病的情況很多,甚至還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發病風險。
池谷敏郎也舉日本山形縣舟形町的研究為例,該研究對該地區40歲以上的住民進行7~10年的追蹤,發現飯後高血糖的民眾,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沒有飯後高血糖的民眾來得大。
避免「隱性高血糖」的健康風險,下一頁告訴你2招平時吃飯就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