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蘋果日報》報導,王應傑透露,王怡中一直身體健康,也沒有心臟病史,並且平時就有運動習慣,更曾參加過鐵人三項比賽。17日當天雖然天氣冷,但王怡中為了準備馬拉松比賽,一早就出門練跑,卻突然暈倒而被送醫,經葉克膜搶救無效,仍在25日告別人世。
(編輯推薦:心肌梗塞有前兆?心肌梗塞症狀來得突然,凶險原因與防範守則要知道)
王怡中先前也曾與父親一起接受《蘋果日報》專訪,王應傑提到對孩子的教育,最重視的除了個人品行,其次就是健康;王怡中也透露,父親曾對自己的體重很有意見,希望兒子能減肥、維持健康的身材,因此他也和父親一樣,保有日行萬步的習慣。
王怡中病逝後,王應傑受訪時也對此感嘆,過去兒子身體健康,並沒有相關的徵兆,只能說人有旦夕禍福,並提醒年輕人應多加照顧健康。
許多人聽到心肌梗塞,馬上想到的是雙手緊揪胸口、狂冒冷汗的胸痛症狀,但其實心肌梗塞發作十分突然,除了胸痛也可能出現下顎、頸部、手臂、背部疼痛,或是呼吸短促、頭暈、嘔吐等徵兆,甚至有些人心肌梗塞發作是完全沒有任何症狀的。
【早安健康編輯部】只要日常生活中有胸悶、喘不過氣等症狀,你第一個想到的或許就是心臟病、心肌梗塞,因為這樣的心血管疾病,總是來得突然且無情。其實,無預警發病更是心肌梗塞致命的原因之一,有時候症狀出現非常輕微,有時候是事隔許久卻猛然變嚴重、一發不可收拾。除了最大宗的胸悶、胸痛,還有甚麼是發病前兆、又該如何預防?
當聽到「心肌梗塞」,你腦中浮現的畫面,是不是患者雙手緊揪胸口、面色猙獰,接著呼吸困難隨即倒地呢?不論是在影集中出現的劇情橋段,或是身邊親友的真實經歷,「胸痛」似乎是大眾認為心肌梗塞普遍的症狀要素。而BBC報導指出,這個觀念提高了心肌梗塞死亡機率的風險。
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血管疾病名列台灣十大死因第二位,其中,心肌梗塞是風險最高的疾病之一,根據統計,約有高達30%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第一次症狀表現就是猝死。心肌梗塞是由於動脈硬化,導致血栓堵塞而使心臟供血不正常而出現的病症。
目錄
為什麼心肌梗塞的死亡機率這麼高?
原因正是:除了胸痛之外,心肌梗塞還有其他許多前兆,但一般大眾對於這些症狀並無自覺,都以為是別種狀況,而耽誤了就醫時機。德國海德堡大學附設醫院醫師Evangelos Giannitsis指出,心肌梗塞從症狀發生到就醫治療,每延誤30分鐘,就會增加7.5%的一年內死亡風險,顯示就醫時機攸關患者的性命。
除了胸痛,心肌梗塞還有哪些前兆?
1.除了胸部以外的其他部位的疼痛:常見的有:下顎、頸部、手臂、胃或背部有疼痛感
2.虛弱感:呼吸變得短促、體虛、頭暈甚至是出汗和嘔吐
3.棘手的是,有相當比例心肌梗塞並無明顯前兆。根據2011年一項跨國研究,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和大約四分之一的男性,心肌梗塞發作時沒有任何症狀,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發病。這項研究涵括日、美、英、德、加、瑞典等國家。
心肌梗塞要如何自我注意?下一頁告訴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