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運動的人越來越多了,覺得身體變健康嗎?其實,不一定。
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人約10%處於肌少症的狀態。你對身體肌肉的機能與觀念,正確嗎?醫師指出,不正確的觀念反而會導致肌肉流失,以下QA問答,一起看看你的觀念到底對不對吧!
全球蔬食狂潮,你跟上了嗎?植物飲食法,延命30年〉〉 2月號《超級蔬食力》給你滿滿的天菜!
觀念正確:
有練肌肉,肌肉就不容易隨年齡流失肌肉在30歲後流失程度就會加大,練肌可以減緩流失情形,但是要小心,練肌也要練對,否則也可能沒用。
運動完補充蛋白質才能增肌不只運動完要補充蛋白質,運動完的接下來一整天時間,補充蛋白質都有效,研究已經發現不必急著在運動後一小時內補充蛋白質,同樣都能達到肌肉增長的效果。
觀念不正確:
我沒有變瘦,所以沒有掉肌肉體重變化不是單純判斷肌肉流失的指標。事實上,體重不變,但是身形變了,這樣更危險,有可能是「肌少型肥胖」,對身體的危害比單純肥胖或單純肌少要嚴重。
老人走路或行動,本就會愈來愈慢長者行動力當然會比年輕人慢一些,因為身體機能也是會退化,但是,如果走路慢到一個程度,或是變成小碎步,那就可能是肌少症了。
年長才有肌少症,年輕人不會有年輕人雖然肌少症的機率較小,但不是不會發生,除了因為減重不當,久坐一族也很容易大量流失肌肉。
吃得很養生,養肌沒問題台灣人養生觀念太過頭,粗茶淡飯的結果營養不均衡,醫師都說唯有均衡飲食才能補充足夠的蛋白質,才能真正養到肌肉。
運動一定要全身痠痛,才會長肌肉研究發現,同一個人一條腿做運動,另一條腿輕微電擊, 兩者其實都會痠痛,不一定與運動有關。而痠痛有時是不當傷害的警訊,尤其是一運動就痛的情形。
住院、生大病就是要躺著靜養在醫師評估許可的情形下,只要能活動就該下床,就算只是在床旁邊走路也好,因為根據國外研究發現,住院前沒有肌少症,出院後每6個人就有一個變成肌少症!
【 .圖解健康】點我看更多精采圖解!
參考資料:肌少症錯誤觀念QA 名醫7堂搶救肌少症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越走越好命!研究告訴你走路的「黃金配方」,每天照著走治病又長壽
糖尿病是雙向道!糖尿病可以吃水果,但這3樣真的碰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