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邦平(高雄榮民總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骨骼健康
雄激素與雌激素在維持骨密度扮演關鍵角色,濃度不足就會產生骨鬆症,升高骨折風險。維持健康的骨骼,男性只要睪固酮濃度正常就可同時兼顧雌激素濃度,另還需要維生素D、鈣質與運動。
【脂肪肝專刊】小心脂肪肝變肝癌!?4跡象代表肝太油,名醫實證最佳逆轉攻略!加入會員,免費下載>>>
一、骨密度
骨骼系統也會新陳代謝,替換率每年約1成,當分解高於重建,骨密度就降低,增加骨折機會,臺灣被列為低創傷骨折的高風險國家。
骨骼系統包含骨骼與關節,支撐全身重量與構成活動。人類的骨骼外型在青春期後固定,但內部結構仍不斷地分解與重建,替換率每年約1成。骨骼替換由蝕骨與成骨細胞負責,兩者的活動受睪固酮與雌激素影響。
(編輯推薦:男人也有更年期!13個指標預兆男性更年期)
由於骨骼不斷地分解與重建,當分解高於重建,骨密度就會降低,嚴重時產生骨質疏鬆症,主要的併發症是在輕度撞擊,產生低創傷骨折(Low trauma fracture)或骨鬆症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
一項全球低創傷骨折發生率,依照過去論文發表的65歲以上骨盆骨折發率計算(含男女性),發現最高與最低風險差10倍,發生率最高前3名分別是丹麥、瑞典與挪威,臺灣排第7位,同樣被列為高發生率國家,是亞洲唯一排在前10名的國家。
骨密度檢測採用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結果與健康年輕人比較得出T分數,再依T分數分成4個等級:正常、骨量不足、骨質疏鬆症與重度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分無法修正及可修正兩類(見表II-4)。性別是最強的危險因素,女性發生骨折機率比男性高6成。其次是年紀,年紀愈大風險愈大。男性低睪固酮也是風險因子,屬於可修正因子。
表II-4 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因子分成無法修正與可修正兩種
無法修正的風險因子
可修正的風險因子
女性
年紀老化
白種人/亞洲人
年輕健康時的骨密度不高
家族史有骨質疏鬆症
骨折病史
低睪固酮、缺乏雌激素
鈣攝取不足
缺乏運動
抽菸、喝酒、喝咖啡過量
長期服用類固醇
低身體質量指數
維持骨骼健康除了需要性荷爾蒙以外,合成骨骼需要鈣質,鈣質在維生素D的作用下自腸道吸收。為增加骨骼健康,幾項生活型態建議:
荷重運動增加骨密度和強健肌肉,多從事健走、慢跑、爬樓梯、登山、跳繩、舉啞鈴等。
攝取乳品類、高鈣豆製品、黑芝麻、小魚乾及深綠色蔬菜。
日晒可增加體內維生素D3轉化,幫助吸收鈣質。
每日攝取鈣質達1,200毫克,鈣片含鈣比例20~40%。
性荷爾蒙與維持骨質的關係,下一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