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不想老,因此隨著年齡增長,「維持健康」就是很大的課題。「老化」是必然,可以保持正面開放的心態,提早預見、擁抱人生,活出當下這個年齡最精彩的樣貌,這就是「彩齡人生」。
2021第三屆《健康大未來-預見彩齡人生》因為疫情影響,改為線上直播進行,請到臺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及奇癒物理治療所院長胡逸惟線上對談,並且接聽網友的詢問,直播氣氛熱烈,有近1500人同時線上觀賞。
【會員專刊】從經絡穴道養氣血,痠痛疾病不上身!立即登入,免費收藏《對症穴位自療法》>>>
不想變老,儲存三大健康資本
胡逸惟表示,許多人常常回疑惑什麼叫做老?有人覺得魚尾紋出現就算,有人覺得白髮冒出就叫老,她開玩笑表示發現自己沒體力夜唱後,也覺得自己好像老了。陳亮恭說,老人福利法規定65歲以上可獲得各種社會福利補助或津貼,但法律硬性規定,不見得能真正對應到每個人的生理狀況,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倡議,希望人們可以一輩子維持活躍的生活,行動自如可自理,頭腦靈光,積極參與社會,這樣子就不算是「老」。
想要儲存三大健康資本不怕老,第一個就是身體活動功能不受影響,第二是心智活動能正常進行,包括認知功能及情緒,第三是維持人際、社會關係,持續與眾人互動。
老後最怕得到失智
發起「彩齡世代願景大調查」,發現受訪者擔心年邁後最怕罹患失智症,佔50%,第二名38%是三高問題,第三名37%是癌症,其他還有眼部疾病,中風等。
陳亮恭指出,台灣65歲以上失智的盛行率約為8%,隨著年紀增加,到了80歲以上會增加到三成。近十年大家關心如何預防,而其重點在於「多元介入」途徑,第一,運動是不可或缺,但是運動的種類要多元,例如不僅跑步,還要多游泳、騎腳踏車等不同類型運動。
第二是動腦,重點在「終身學習」,像過去常聽到「打麻將可以防失智」,但陳亮恭指出,如果是已經很嫻熟麻將,則效果不大,如果是「開始學習」打麻將,有動腦的過程才比較好。
第三是要有好的人際關係,朋友要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年紀,多元化的朋友群除了可刺激大腦,也可避免人際關係隨年齡突然崩解。第四則是有慢性病的話要好好與醫師合作來控制。做到以上這些,可以有效延緩失智發生,甚至有機會不發生。
強化肌肉鍛鍊,減輕關節耗損
隨著老化行動或許會跟著遲緩,但陳亮恭表示,現代人活動範圍是很大的,因此身體其實是比較需要強壯有力一些,例如肌力的保持有益健康,但就要小心減少負重以免造成關節耗損。
胡逸惟表示,針對負重許多人會有迷思,以為是「不要用力」,連一瓶水都不要拿,其實應該是避免「過度負重」、「拿不動」,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如果一瓶水重覆舉起來10次就覺得累,就是過度負重。
胡逸惟也教大家一招,在疫情期間在家也可以練肌肉
選一張沒有扶手但有靠背的椅子。
坐好後,雙腳緊貼一起,腹部與骨盆附近核心肌群使力,以便在大腿夾一個靠墊或枕頭。
雙手叉腰,身體向前傾,接著感覺自己是用腹肌、腿肌等部位肌肉,慢慢站起來。接著再緩緩坐下。
Tips
站起坐下動作不應快,如此將無法訓練到上述肌群。還有其他居家運動,歡迎觀看直播當天的
精華剪輯!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