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疫情期間能看牙醫嗎?牙醫師以美國經驗分享解答

疫情期間能看牙醫嗎?牙醫師以美國經驗分享解答

by 小編
當疫情開始蔓延,很多人都會擔心看牙齒的時候必須把口罩拿下來,有可能會被傳染,尤其很多牙科器械會噴出水霧,有造成飛沫傳染的疑慮。

但另一方面,也擔心如果延後牙齒治療會造成更嚴重的問題:例如蛀牙感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牙齒外傷、牙齒缺損導致口內力量失衡...等,導致狀況惡化到需要到醫院急診,反而增加醫療負擔與感染風險,於是陷入兩難。

​⠀⠀

悅庭牙醫功能修復部主任李承翰說明:「疫情已經在國外蔓延了一年多,一開始的確很多牙醫機構因為感染風險關閉了,但人終究無法長期不看牙齒,最後,在各種研究下終於統整出了能夠盡量降低風險的治療流程。」

本文,李承翰醫師引用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的牙科治療指引為例,提出以下幾個關鍵:

關鍵1:患者的基本功

在牙科治療指引中,其實對患者的要求與目前臺灣的防疫要求一致:全程佩戴口罩、接受體溫檢測、接觸史評估、候診時維持適當社交距離、手部衛生。

唯一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就算牙齒治療時需要拿下口罩,但只要治療一結束,跟醫師提問或討論病情的時候,口罩必須馬上戴回,減少交互感染風險。

在看診前,建議使用有抗微生物成分的漱口水漱口一分鐘,以減少口中感染源數量,這部分醫療院所多會提供。

關鍵2:牙醫院所的防疫作為

牙醫師與助理必須著裝全套的防護設備,包含 N95 口罩、護目鏡或面罩、拋棄式頭套、隔離衣、手套;並建立完整的穿脫標準流程。

非必要的情況下,不使用會造成噴霧的器械。如果因為病情需要不得已要使用,也必須搭配高真空吸引(high evacuation suction)設備或橡皮障防濕(Rubber dams)等隔離裝置。

在患者完成治療後,診療間與診療椅必須於靜置 15 分鐘再後全面消毒,並開啟對外窗戶或抽風設備進行大量通風。這點主要是要預防氣溶膠傳播,也就是空氣中飄散的微小粒子,最長可在空氣中懸浮數個小時,而飄浮距離大約可以到10幾公尺。

這個傳染途徑近期在美國尤其被關注,台灣也發生了一些沒有明顯接觸史,或是已穿搭完整防護設備的人被感染,都被懷疑是藉由這種途徑傳染。

看診環境

關鍵3:更安心的牙科醫療環境

除了上述的基本條件之外,還有一些可以減少感染風險的積極作為。例如:

1.採取全預約制,且建議患者準時前往院所,不要提早到達也不要遲到,以減少在院內等候群聚的情況。

2.不建議有同行陪病者,如果真的需要,也以一人為限,以避免候診區的群聚。

3.採用獨立式診間,一次僅診療一名病人,避免同時治療造成的患者間飛沫交互傳染。

4.提供患者從居家到醫療院所的點對點接送,以避免通勤過程的暴露風險。

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

李承翰醫師說:「不管是疫情還是看牙齒,都不是任何人希望發生的事,但萬一不幸真的發生了,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用最完善的準備來盡可能減少受到的傷害。」

本文提供你一個在疫情中看牙醫的參考,在就診前請做好自我的防護基本功,也不妨先確認你將前往的醫療院所,是否已經做好了這些準備,讓你在看牙的過程中多一份安心保障。

參考文獻: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的牙科治療指引https://reurl.cc/j85Xqp

瞭解更多:

好好睡覺,好好吃飯 – 悅庭口腔修復團隊

李承翰醫師簡介

李承翰醫師
現任:

悅庭牙醫功能修復部主任

主治及專長:

1. 預防牙醫學:日/夜間磨牙、減壓牙科療法、飲食管理

2. 咀嚼功能修復:全口重建、微創牙齒修復、顳顎關節障礙

3. 呼吸功能修復:打呼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口呼吸矯正

醫師學經歷:

台灣數位牙科醫學會咬合功能重建審查主席

ISPRM 國際物理治療與復健醫學學會會員

AADSM 美國睡眠牙醫學會會員

臺北榮民總醫院贋復牙科兼任主治醫師

前臺北榮民總醫院贋復牙科總醫師

中華民國贋復牙科學會專科醫師

Invisalign 隱適美認證醫師

中華民國隱形矯正學會會員

國防醫學院牙醫學系臨床指導教師

中華審美牙醫學會會員

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系學士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