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庭牙醫功能修復部主任李承翰打趣的說:「你知道嗎?從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來看,遠古的人類就算沒有牙刷可用,發現蛀牙的情況卻遠少於現代人。」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從蛀牙的生態跟歷史的線索兩方面來討論:
目錄
蛀牙的發生機制
牙齒可以說是人體中數一數二堅硬的器官,就連牙醫師要治療,都要用高壓氣體推動的鑽頭才能磨得動,那為什麼在我們嘴巴裡卻常常沒事就自己破好大一個洞呢?
這個破壞的源頭就是『酸』,更精確地來說是『口中酸鹼值』,只要牙齒表面的PH值小於 5.5,牙齒最表面的琺瑯質就會開始被腐蝕脫鈣,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軟,最終粉碎脫落。
任何口中的酸性都能造成這種腐蝕,例如我上一篇專欄裡提到胃食道逆流裡的胃酸。但最常見的,還是口內細菌分解嘴裡殘留食物產生的酸。
人類蛀牙的啟蒙時期
土耳其安卡拉大學的一篇研究提到:在狩獵時期,人類的蛀牙盛行率只有1-2%;直到新石器時代進入農耕社會後,才開始上升到10%以上,直到現在,臺灣光是六歲以下的孩童,蛀牙盛行率就已經達到 79%,多麼可怕的數字。
進入農耕社會,最大的改變就是飲食習慣,穀物開始成為人類的主食,而穀物其中的「醣類」,正是口中細菌產酸最喜歡的原料。但在最一開始,蛀牙率的上升還沒有到非常顯著,直到中世紀飲食文化開始盛行…
在中世紀飲食中,非常強調身分階級不同,吃的食物就要不同,於是,「精緻食品」誕生了。貴族吃的麵包必須是精製麵粉製作,而平民只能吃麵糠製成的麵包。但貴族們卻沒想到,精緻飲食中缺乏粗糙纖維擦拭牙齒表面,黏牙、細緻的口感也讓穀物中的「醣類」填滿每一個牙縫,於是,人類的蛀牙率從此開始失控。
不想蛀牙,飲食習慣是關鍵
由此可見,「醣類」是蛀牙的原料,而「精緻」是讓它效果倍增的調理法。
所以如果你很容易蛀牙,可以嘗試「原型食物」飲食法:顧名思義,就是選擇零加工,沒有添加物,盡量接近食材原貌的食物(例如:糙米、地瓜、蔬菜、牛豬雞肉等)。只要你無法想像它長在樹上、土裡或活著跑來跑去的樣子的,通常就不是原型食物。
如果可以,再進一步減少澱粉、醣類的攝取,以蛋白質、脂質、蔬菜為主食,也就是所謂的「低醣飲食」,根除蛀牙的效果會更佳。其實,這種飲食近年來在健身界減脂的效果也備受關注。
李承翰醫師補充道:「早期,如果要實行這種飲食習慣,常常都必須自己烹調;好在近幾年來健康飲食意識抬頭,就算是外食族,要找到主打原型、低碳食物的便當餐盒已經不困難。這一個時代與觀念的改變,我覺得說不定有機會為人類蛀牙的發展史,畫下一個句點。」
瞭解更多:
好好睡覺,好好吃飯 – 悅庭口腔修復團隊
李承翰醫師簡介
現任:
悅庭牙醫功能修復部主任
主治及專長:
1. 預防牙醫學:日/夜間磨牙、減壓牙科療法、飲食管理
2. 咀嚼功能修復:全口重建、微創牙齒修復、顳顎關節障礙
3. 呼吸功能修復:打呼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口呼吸矯正
醫師學經歷:
台灣數位牙科醫學會咬合功能重建審查主席
ISPRM 國際物理治療與復健醫學學會會員
AADSM 美國睡眠牙醫學會會員
臺北榮民總醫院贋復牙科兼任主治醫師
前臺北榮民總醫院贋復牙科總醫師
中華民國贋復牙科學會專科醫師
Invisalign 隱適美認證醫師
中華民國隱形矯正學會會員
國防醫學院牙醫學系臨床指導教師
中華審美牙醫學會會員
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系學士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